
收藏家谈老酒收藏关键 |
|
时间:2013-07-31 16:58:03 | 来源:华夏藏酒网 | 点击:3407 | |
在北京东南三环边上的一个居民楼里会总会有酒香飘出,那就是刘刚的工作室。走进两室一厅巨大的货架上满满地摆着几十种不同年份和品牌的陈年老酒,有上千瓶之多,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据说这只是他藏酒的三分之一,主要用作展示,还有一部分他早期的收藏都放在家里,而剩下的一部分放在一间租来的地下室里,以成箱的陈年名酒为主,这些加起来足有上万瓶,上千个品种。其实说起来,刘刚真正开始有意识地收藏老酒是在2007年,4年的时间达到如此的规模,在圈内已是相当的可观了。 刘刚的收藏意识大概是从小时候收藏邮票开始的,可见他很早就与收藏结缘,他曾是全国也是第一家北京十三中“青少年集邮协会”的创始人。刘刚坦言自己收藏的品类都相对小众,是自认为比较好玩的东西,比如喜欢摄影,就收藏老照片,还出过关于收藏老照片的书;喜欢电影就收藏电影海报。在他看来:“收藏就是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中国的瓷器、字画等主流收藏品的价值都已经被全世界的藏家发现了,这种东西买回去就是一种对艺术的崇拜和财富的积累,一种占有欲。但我搞老照片和电影海报的收藏就是一种新的发现,也许别人没觉得它好,但我觉得它有很大的价值,那我就去开发它,白酒也一样。” 刘刚谦虚的说白酒收藏自己并不算什么资深藏家。“2007年以前,收藏白酒完全是无意识的,看到一些比较特别的有纪念意义的酒就会买来放着,因为我自己并不怎么喝酒。”多年前他在逛超市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瓶纪念北京二锅头酒厂成立50周年的小瓶二锅头,包装并没什么特别,两块多钱一瓶,重要的是这酒65度,这样的高度酒别说现在,就在当时也非常少见。刘刚觉得有意思,就买了两瓶作纪念。“后来放在哪里都忘记了,搬家的时候还找呢,结果家里人说早些日子炒菜的时候就给用了。” 回忆起2007年,刘刚和几位好友到山西平遥去参加影展,在当地认识了几个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的朋友,并被盛情邀请到汾酒厂参观。刘刚在汾酒厂大门口发现了一家很有规模的汾酒经销商,便到店里溜达,无意间在角落里发现了几瓶90年代初的老汾酒,刘刚拿起一盒汾酒和竹叶青合装的礼盒装向店主询价,报价150,经过简单还价,130块钱成交。“每瓶才60多块钱,当时一瓶青花瓷的新酒也要卖四百多呢。”刘刚意识到这样的价差肯定不合理,将来一定会有升值空间,当时就把店里剩下的几瓶老汾酒全买下来了。“据那店主讲这酒比青花瓷好喝多了,后来回去尝过后觉得真是不一样!”,“那次的收获实在不小,我的白酒收藏就从收藏汾酒开始了。”刘刚说。 他是国内唯一一家实名制注册的博客网站博联社的股东,还是白酒拍卖顾问,尽管民间很多藏家都比他更早地开始收藏白酒,但因为收藏而把白酒带入拍卖市场的,刘刚是第一个。他曾经还因为一种叫“二房”的山东地方酒的名字有意思,就买了两瓶带回家,但没多久就作为礼物送给了一位爱喝酒的朋友。据说后来“二房”被勒令改成了“二坊”,那两瓶名字“有伤风化”的酒也就成了绝版。虽然那时候很多酒都没能留存下来,但想起这些,刘刚只是觉得有趣,并不可惜。 藏酒环境是关键。一些普通藏酒人买瓶酒就放在家里,这样的环境是行不通的。真正的藏酒要藏高密度、密封好的酒。另外藏酒还要有一定的温度,人过去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都喝高度酒,现在是为了市场需求,让白酒的口味更普及,所以出现低度酒,而现在的酒的封口很多都没有过去好,很多盖子与瓶口之间都有间隙,过去的包装都是用木塞把瓶口塞上,然后用胶套塑封,已经挥发的酒,口感会不平衡。物以稀为贵,勾兑过以后的酒再去储藏,时间久了虽然也有价值,但我认为那不是真正的收藏,真正的收藏应该是原酒,当然原酒普通人根本买不到,有钱也买不到。
转载注明:华夏藏酒网(www.hxc9.com) |
|
|
|
上一篇: 白酒收藏要讲究方式 | |
下一篇: 洪凌品酒 |